• 你的位置:首页
  • > 银耀之江
  • 海宁:构建潮银工匠助企服务“三大场景”

    发布时间:2025-07-25 来源:海宁市委老干部局

    海宁市积极探索跨领域党建合作,重点培育潮银工匠项目,积极吸纳各类高级职称、高技能水平银发人才60余名,统筹各方资源构建助企服务“三大场景”,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农村文旅融合等事业贡献力量。

    巩固“银企结对”赋能场景

    结合“嘉兴工匠月”举办潮银工匠集中出征仪式,走进产业平台、工业社区、小微企业等开展组团服务。聚焦“设备微改造”“工艺微提升”,积极开展“银企结对”,为有实际需求的中小企业和具备相应资质的潮银工匠做好牵线搭桥,累计参与助力技术改造(攻关)项目18个。在海宁市施曼尔电气自动化有限公司,老同志参与指导控制器编程工作,为推进工厂数字化建设提供关键技术支持。开设“专家门诊”,助力解决新型沙发面料投产、新能源汽车电池维保等。海昌街道潮银工匠服务队经常性走进袜厂车间开展安全生产操作检查。

    拓展“银色科普”宣教场景

    深化“潮城工匠成长营”平台建设,统筹利用长者会客厅、劳动技能竞赛、“入职第一课”等活动载体,推动银发人才走进职业院校、企业车间担任实践导师,举办工匠讲堂35场、累计受众3万余人次。融入企业“假日学校”平台,积极探索产业研学项目,由业内银发人才担任“工业导游”,大力弘扬科研精神、工匠精神。从事配电线路岗位40余年的全国劳动模范陈新益退休后坚守一线,其个人工作室累计提供操作培训2万余人次,取得授权发明专利14项。马桥街道“经”夏童梦学堂充分发挥潮银工匠“活字典”优势,带领园区职工子女走进经编产业展厅、大型物流企业,讲述产业发展史、揭秘“工业黑科技”。

    探索“银领共富”实践场景

    深化“老年学堂+共富工坊”产教结合模式,引进退休技能人才充实教育师资,针对性开展非遗文创、农业种养、实用编织等技能培训,持续完善零工经济、爱心义卖、产品代销等平台服务功能,在稳就业促增收方面精准发力。通过“驻点+上门”相结合,广泛开展燃气安全检查、家用电器维修等便民技术服务,惠及5000余人次。黄湾镇发起“黄麓草韵”工作室,邀请嘉兴市级非遗传承人开班授徒,研发的各类时尚草编单品在省市文创设计赛事中屡获佳绩,并积极尝试直播带货。在马桥街道湖塘社区,潮银工匠定期走进味浓果蔬基地传授果树养护技术,“柴草动物制作队”每年捆扎上百种柴草动物为当地文旅活动“引流”。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