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的位置:首页
  • > 专题专栏 > 学在浙里
  • 余姚市聚焦“七大环节”打造老年教育金名片

    发布时间:2023-11-17 来源:余姚市委老干部局

    按:自去年6月,省委老干部局、省教育厅、省卫生健康委联合印发《关于推进老年教育资源整合试点的通知》,特别是全省试点工作推进会召开以来,各地各单位按照统一部署,聚焦聚力老年教育资源整合工作,积极探索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刊发部分试点县(市、区)工作做法,供学习借鉴。

    余姚市聚焦七大重要环节,整合盘活老年教育资源,挖掘全域办学潜力,布局和拓展老年大学、镇街老年学校、村社老年学堂三级老年教育网络。截至目前,全市共有228所老年学校、学堂,开设长班247个,吸纳老年学员7800多人,实现乡镇老年学校全覆盖,村社老年学堂覆盖率达79%。

    聚焦组织架构,强统筹抓整合

    坚持党建统领、联盟抓总,成立市委副书记、市长任主任,市委常委、组织部长任常务副主任,分管副市长任副主任,市文明办、市委党校等11个成员单位组成的老年教育联盟指导委员会,构建以市老年大学为“轴心”、镇街老年学校为“射线”、村社老年学堂为“支点”三级老年教育大网络。同步设立三级临时党组织和志愿服务组织,开发特色思政课程和红色研学线路,融入城乡“党建统领网格智治”。

    聚焦任务目标,强规划抓整合

    着眼优化整合强供给,高质量打造“半小时老年学习圈”,将老年教育纳入余姚市《十四五规划》和全市“姚优教”民生实事,出台《余姚市关于高质量推进老年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余姚老年教育资源整合全面提升工作推进方案》等政策文件,着力构建供给更加丰富、发展更加均衡、布局更加合理、管理更加科学、运行更加顺畅的老年教育公共服务新体系。

    聚焦常态运行,强规范抓整合

    制定落实联盟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工作例会、形势分析、信息互通、调研督导、实事清单等机制,抽调市老年大学1名教学骨干任办公室专职干部,细分“十个一举措”抓重点工作落地。按照全省老年教育资源整合要求,迭代升级《余姚市老年大学(学校、学堂)创建测评标准》,编印《指导手册》。着眼统一办学、分级管理、分类创建,明确老干部局、教育局、老年大学、老年学校和老年学堂各级各部门职责,推动规范发展、走深走实。

    聚焦队伍建设,强素质抓整合

    抓实校长、师资、教学管理骨干和志愿者四支队伍建设。明确老年学校管理团队有一名镇街领导兼任,依托城区社区教育中心、镇街成校、文明实践站等阵地选优配强老年学校校长,采取岗前集训、以会代训、业务培训等方式精业提能。招募309名在职优秀教师、退休教师、民间艺人等组建市级优质共享师资库。明确规定老年学校(学堂)教学管理骨干和志愿者队伍,由乡镇街道统一管理、统一培训。

    聚焦要素供给,强保障抓整合

    建立“政府投入为主、社会资本参与为辅、学员适当购买服务”的动态融资保障机制,投资1.2亿新建万余平方的市老年大学新校,设立优质示范校常态化以奖代补专项奖励资金10万元。以共享文化礼堂、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党群服务中心等场所为依托,采取“合作、统筹、共用”等方式,在全市开设老年学堂207所。在市老年大学公众号开通“老教联盟”,贯通浙江“云上老年大学”、浙学通“线上课堂”一端口,丰富线上资源供给。

    聚焦教学内容,强质量抓整合

    通过开发、遴选、推介、引进等方式,促进课程资源规范多样,推动老年大学走好专业化、精品化、特色化兴学之路。围绕教学领导统筹好、教学队伍建设好、教学配套保障好、教学规范运行好、教学探索创新好、教学评价反馈好等标准,开展“六好”老年学校、学堂创建评选,确保试点工作推进有抓手、开办有质量、管理有办法、创建有动力。

    聚焦成果转化,强品牌抓整合

    聚焦德学康乐为,实施“一区域一特色、一学校一亮点、一学堂一品牌”发展策略,推动银发人才二次开发和志愿团队孵化,培育银发团队283个2600余人,涌现“银尚团队”科技达人团、“银尚达人”林培华、教学名师诸焕灿和泗门镇老年学校“九九红学吧”、“搭把手”民营老年学堂等典型,“老优学”实践和智慧助老项目分获全国老年大学协会和教育部奖项,品牌矩阵助推试点工作开展有形有感有效。

    分享: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