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的位置:首页
  • > 专题专栏 > 学在浙里
  • 德清县:产教融合推动老年教育资源整合 打造“银晖乐学”新图景

    发布时间:2023-11-17 来源:德清县委组织部(老干部局)

    编者按:自去年6月,省委老干部局、省教育厅、省卫生健康委联合印发《关于推进老年教育资源整合试点的通知》,特别是全省试点工作推进会召开以来,各地各单位按照统一部署,聚焦聚力老年教育资源整合工作,积极探索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刊发部分试点县(市、区)工作做法,供学习借鉴。

    德清县承接全省老年教育资源整合试点工作以来,围绕打造开放提升创新链,抢抓机遇、创新破难,不断丰富老年教育新内涵,有力推动标志性成果形成。去年以来,通过集聚分散资源、强化要素保障,持续推动老年教育与本地特色产业融合发展,全面打造“银晖乐学”新图景,有效探索了德清老年教育发展新路径。

    健全组织架构,形成协同发展聚合力

    成立老年教育联盟,根据县域实际,将组织、宣传、党校等党委部门纳入到联盟成员单位,进一步汇聚部门合力。完善组织架构,推动全县13个镇(街道)组建工作领导小组,同步建立定期例会、实地督导、问题反馈的工作闭环,确保领导小组切实发挥作用。分析梳理省级试点目标,立足各单位实际及基层教学需要,形成《2023年全县老年教育资源整合工作任务清单》和《2023年德清县老年教育相关任务分解表》,明确联盟成员单位和镇(街道)目标任务,同时量化关键指标、倒排时间节点,确保各项工作压茬推进。

    建强师资队伍,打造优质教学主力军

    充分发挥联盟指导委员会办公室统筹作用,面向学校、医院、文艺社团、行业协会等单位开展宣传引导,吸纳有专业技能的退休人员充实老年教育师资队伍。去年以来,共新引进专业教师82名,建成拥有189名教师的师资库。组建专业团队,在公安、医保、人社等部门招募60名老同志组建老年教育公益讲师团,向老年群体开设安全防诈、健康医疗、业务政策等公益课。强化教学管理,出台《老年教育师资等级认定标准与课酬发放指导意见》,依据教学年限、教学实效、专业水平等评星定级,同时把教师待遇与星级机制挂钩,以100元、150元、200元每课时的标准拉开课酬差距,实打实激发教师教学动能,促使其进一步强专业、出成效。

    打造特色课程,擦亮“产教融合”辨识度

    立足老年群体现实需求和地方产业资源优势,开创东部乡村种养殖、中心城区家庭教育、西部景区民宿管家等“产教融合”特色课程23门。2023年一季度,老年学员数量同比上升20%。突出关注老年群体学习兴趣点,立足开发本地资源开展实践研学,开展茶文化等研学活动20余场。做好“产教融合”课堂延伸工作,形成学员走进课堂学技术、走出学堂增收入。如莫干山镇老年学校结合当地民宿产业发展、老年群体就近创收需求,开设“莫干阿姨”民宿管家课程,帮助低龄老年人再就业。

    加强经费保障,激发拓面提质新动能

    针对基层普遍反映的经费不足问题,由老年教育联盟指导委员会办公室认真对照试点要求,积极争取办学费用,有效化解资金难题。自2023年开始,明确由联盟指导委员会办公室统筹,每年落实老年教育专项经费150万元,重点保障全县镇街老年学校、村社老年学堂的教师劳务费发放。规范劳务补助,出台《老年学校(学堂)长班制教育师资劳务费补助办法》,每年两次对基层长班教学费用进行足额补助,最高可补助5500元/班/学期,切实保障全县镇街老年学校、村社老年学堂正常运转。自2023年2月补助办法实施以来,村社老年学堂长班制课程开办数量增幅已超30%。

    推动以学促为,唱响银耀德清好声音

    坚持老年教育的政治属性,持续推进老年教学阵地建设,切实以党建统领推动老同志在助力共富、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依托老年教育三级办学网络,做好“党建+老年课堂”“党建+老年社团”“党建+银晖志愿”三道加法,因地制宜成立临时党组织45个,凝聚老年学员党员2000余人。坚持学为结合,大力培育县、镇、村三级志愿服务团队,引导老同志助力基层社会治理。突出以学促为,大力推动老年教育助力文化、农旅等产业发展,培育先锋农机等银晖共富工坊15家,带动创业致富群众600余名。目前,全县共建成“阜溪好婆婆”等老干部志愿服务团队和品牌工作室80余家,全年开展志愿活动500余场次。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