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五路工程” 探索居家养老精准服务新模式
发布时间:2022-09-06 来源:省委老干部局(省关工委)
截至2021年底,金华市60岁以上老年人达112.9万人,占总人口的16.02%,呈现出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空巢化、失能化等态势。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实现就地就近养老,金华市坚持以老同志所需所盼为风向标,通过实施党建引路、强基筑路、平台铺路、活动拓路、数字探路“五路工程”,创新探索居家养老精准服务新模式,为营造老年友好型社会环境作出积极贡献。
一是党建引路,提升服务凝聚力。以党建为统领,优化党群服务体系,打造让老同志舒心、省心、暖心、安心、放心的“红色港湾”。永康市组织成立“夕阳红”党建联盟,统筹医疗卫生、危旧房补助、社会爱心捐赠等“一揽子”养老服务资源,先后投入300余万元,为310名困难老人开展房屋适老化和智能化改造。磐安县建立政府引导、部门联动、居家为主、机构为辅、多方参与的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服务体系,为不同老人提供“一对一”点单式服务,探索实施“食养(疗)、药养(疗)”等富有磐安中医药特色的养生计划。大盘山医养中心已收医养人员208人次,业务收入增加50.23万元,实现医疗和养老深度融合。
二是强基筑路,提升服务供给力。聚焦全市服务场所合理布局、服务机构提质升级、服务设施配套齐全,全域推进老龄服务综合体建设。目前该市已在社区、养老院等场所开设老年大学教学点88个,建立老年大学分校35个。金东区多湖街道东华社区党建综合体,设有党建展示厅、法律援助工作室、心理咨询调解室、四点半课堂、老年大学教学点等,成为老年人文化养老的专属活动场所。浦江县宣和社区将闲置厂房改建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集中保障浦阳街道827名失能失智、重残等老人的“一日三餐”。婺城区明月楼社区积极推进居家养老照料中心和市机关老地委宿舍食堂建设,该项目已顺利开工,预计年底建成总建筑面积880平方米的集养老、医疗、活动为一体的综合性社区居家养老照料服务中心。
三是平台铺路,提升服务影响力。整合各类资源,建立社区养老服务需求清单,为老年人提供精准化、专业化服务。全面推进离休干部“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老年人提供保健指导、药事服务、远程诊疗等服务。按每人每年1000元的标准为市直离休干部发放居家养老服务券,提供家政、日常照料、家电维修、老年人用品购置等各方面服务。金东区打造政府财政贴一点、上级部门补一点、社区集体筹一点、社会爱心助一点、服务对象出一点的“五个一点”农村居家养老模式,建立覆盖全区12个乡镇(街道),各个行政村的居家养老照料中心,解决了全区75周岁以上老年人的吃饭问题。
四是活动拓路,提升服务感召力。以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持续将社区“四就近”服务引向深入。开发区南苑社区定期开展家风家训、廉政文化、道德法治等讲座,每年征集百余个“微心愿”,开展“黄丝带”“生日派对”“老少E家”“四点钟学校”、最美南苑人评选等特色活动,形成“老有所养,幼有所教,邻里和睦,其乐融融”的和美景象。和悦社区成立由老村书记、主任、妇联主席等人组建的红烛格老先锋队,奔走在纠纷调解一线。义乌稠江街道锦都社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深化“以老助老”模式,每年坚持为社区居民办实事,如文明停车整顿、居家养老中心建设、安全用电检测等,真正架起党委政府与老百姓的“连心桥”。
五是数字探路,提升服务创新力。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推动养老服务智慧化、个性化、便捷化。金华老年大学开通“华数电视学习平台——婺老云课堂”,为老年人提供不受时空限制的学习、交流、展示平台,构建共享、便利、快捷、智能的老年教育新模式。金东区东孝街道建立“老有所呼,我有所应”服务机制,打造“老来养”“老来康”“老来安”“老来创”“老来乐”五大场景,升级15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上线城市智慧居家养老APP。开发区依托“智慧金开”基层治理服务平台,对辖区内敬老院、居家养老照料中心进行实时监控和远程监管,为养老提供业务、数据、资金的运营、管理、服务闭环。义乌市建立“中央厨房+社区助餐点+送餐上门”老年人助餐服务体系,今年已累计为 1.5 万余人次行动不便老人送餐上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