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的位置:首页
  • > 自身建设 > 调研思考
  • 江山市:“五老+”工作模式为青少年打造家门口的公益暑托班

    发布时间:2022-08-03 来源:省委老干部局(省关工委)

    为缓解“双减”背景下中小学生暑假“看护难”问题,丰富江山市青少年,特别是留守儿童的假期文化生活,江山市关工委创新“五老+”工作模式,依托各地留守儿童辅导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未成年人活动中心等平台,充分发挥五老志愿者、公益组织志愿者、在职教师志愿者、大学生志愿者等力量,打造“家门口的暑托班”,为青少年提供教育和托管相结合的公益性暑托服务,促进青少年的健康快乐成长。

     

    “五老+公益力量”

    盛夏时节,峡口小学的校园里书声琅琅、热闹非凡,来自峡口镇留守儿童辅导中心的14名退休教师和微霖公益团队20名志愿者及东北大学的9名志愿者每天穿梭于各个教室,为青少年开设免费兴趣班。书法、演讲、二胡、葫芦丝、绘画、计算机编程、乒乓球、门球、外语、安全教育……10余门丰富多彩的课程吸引了200余名青少年参加。在退休教师和公益力量的共同努力下,孩子们渡过了一个精彩而有意义的假期,暑期汇报演出的舞台上,“老青少”还同台展风采,展现了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五老+青年力量”

    石门镇“银耀江郎”五老志愿服务队成立于今年6月。暑假期间,18名五老志愿者主动请缨,与来自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50名大学生志愿者一起,为石门小学的160余名学生开设围棋、手语操、朗诵、礼仪、小剧场情景剧、科学小实验及红色教育、安全教育、环保教育等内涵丰富、形式新颖的公益课。在做好课程辅导的同时,五老们还负责孩子们上下学的安全,引导接送车辆有序通行和停放,劝导来往车辆安全行驶,引导学生们安全有序过马路等,为孩子们打造一条安全通道。

     

    “五老+教师力量”

    为让公益班的课程更加丰富、管理更加规范,大陈乡留守儿童辅导中心和坛石镇留守儿童辅导中心开启“N+1”模式,每天由多名五老志愿者和1名在职教师共同为孩子上公益课程。书法、智力七巧板、羽毛球、剪纸、趣味语文、趣味数学……丰富多彩的课程穿插教学,让孩子们既可以保持学习状态,又增强身体素质。科学的管理和有趣的课程,吸引了两地近100名留守儿童参加。


    分享: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