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吉县:一位老兵的荣耀追溯
发布时间:2022-08-10 来源:省委老干部局(省关工委)
安吉递铺,凤凰山下,现年93岁的老兵邹玉运正端坐在祥溪北苑家中的沙发上,阳光洒射屋内。茶几上摆放着一大堆彤红的证书:兵役证、部队荣誉证、装甲兵技术毕业证书等,更照映着挂在邹玉运胸前的4枚军功勋章,熠熠生辉。
剿匪机枪手
邹玉运,1929年出生,广东省龙川县人。读过5年小学,在家种过田,放过牛,还做小商贩。为了摆脱穷困的生活,18岁时与10来个村里人一起北上江西修铁路,辛苦劳作月余仅挣上1块大洋。后来工头跑了,3个月才给到1块大洋。为了解决温饱,他们又到江西井冈山和吉安地区,上山砍柴挑到市场上去换钱度日。
1948年,邹玉运回到家乡,与母亲一起,以挑担为生。从龙川到兴宁等地来回肩挑大米等货物,每天需挑上50斤担子走上100多里路。挑运既辛苦又累,邹玉运说,但比种田的收入多,一趟跑下来有2斗米好换,这在当时基本能使家里人不挨饿,也不失为一个好差事。但是,每当看着疲惫的母亲挑着70斤重担和自己一样挣钱养家,邹玉运甚是心疼,内心则努力尝试着如何去改变现状、改变自己的命运。
不久,邹玉运在家乡当起了武装民兵。1949年11月的一天,一位村民跑来和邹玉运说:“我们去解放军那当兵吧!”邹玉运二话没说,瞒着父母,会同4个村里人赶到邻县的连平县主动找到解放军部队,要求参加解放军,并成了广东军分区东江分区独立第八团一营一连的战士。
让邹玉运意想不到的是,入伍第2天,部队便接到了防守连平县城的剿匪任务。当时国民党残余势力活动猖獗,他们勾结当地的地痞流氓、地主恶霸,盘踞在平连县城外一带,并派遣1000多兵力包围连平县城,与解放军对抗,企图从东城门突破攻打,而城内则驻扎着邹玉运所在连队才180多人。
连长将人员分成4组,分别埋伏县城的东西南北4个城门,还让邹玉运担任机枪射手。深夜,敌人从东城门冲入,随着一声令下,战友们的手榴弹纷纷投向敌人,而邹玉运的机枪更是一阵猛烈扫射。斯夜,敌人4次冲锋欲入城内均告失败被击退。
第3天,独立第八团从城外四面包围县城并从南门攻打入城,连队以内接应,里外夹攻,最后将1000多敌人全部歼灭。
一日凌晨,当地老百姓赶来连队报告,说城外村庄的一个庙里,窝藏着一个土匪部落,大约有30来人。邹玉运说:“我们早饭没吃,就急行军前往,把庙包围。我被连长安排在一个制高点,机枪对着庙门瞄准,在连长喊话让土匪投降的同时,出来一个土匪我打一个,最后全部歼灭。”
我插话问道:“当时您才20岁,刚参军就真枪实弹去打仗,不怕吗?”“刚开始有点害怕,但是杠着枪就不害怕了,连长说怎么射击就怎么射击。”邹玉运的思绪仿佛又回到了从前,他调整自己坐姿继续道:“当兵不怕死,当初国民党为非作歹、无恶不作,还逼粮要款,杀我战士和老百姓,就凭这个,是死是活,也要去战斗。”
跨过鸭绿江
1950年1月,邹玉运作为志愿军补训师战士,在惠州接受集训,由老兵教新兵一些在战场上比较常用的战术防护和战场救护课目。部队还召开诉苦大会,通过开展诉苦和写报告,充分揭露美帝国主义的侵略行经,支援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我们从惠州乘火车至山海关又集训1个多月,然后过丹东鸭绿江大桥开赴朝鲜战场。”邹玉运清晰地回忆着说。踏上朝鲜的土地,迎接他们的是枪炮声,飞机呼啸而过,炸弹随处爆炸,那里的战火映红了天。
整整2天2夜走山路急行军才到达目的地,邹玉运所在部队即被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一九0师五七0团五连,并且邹玉运又被任命担任连里的一名机枪手。要知道,机枪手不仅要比普通战士多负重达20多斤,而且要有战术头脑,不光自己扫射个痛快,还要为整个战斗和团队进攻提供火力支援。
有一天,获知一批美国兵在一个村里安营扎寨,连长决定连夜进攻睡在帐篷里的美国兵。“连长让我在一个山头上固定机位,连队战士从山下进攻。战斗打响,一阵机枪扫射如猛虎下山,打得美军不知所措,逃的逃,投降的投降,缴获多辆吉普车,还有机关枪和迫击炮。”邹玉运扳起手指头自信地说。
“我们一直打到三八线,战斗则以防御为主。美军驻地就在不远处,我们驻地能听得见对面美军的讲话声。”邹玉运还说,有个夜晚,一名副班长轮到站岗,但他独自摸到敌营,偷偷把美国防空洞里的一个班给炸了,还拿了一挺机枪过来。“这个副班长行为很机智勇敢,但他违反军事纪律受到连队批评。”
“我们虽撤至二线,但美军重炮还打得到,美军飞机仍在头上盘旋轰炸。”1951年过春节,邹玉运正去野战食堂吃饭,突然,美国飞机扔下一枚炸弹,结果把一个炊事班战士和炊具给炸了。压缩饼干一时送不上来,战士们只有将铁质的弹药箱当锅子煮饭吃,还将大米炒熟,装在条状的布袋里随身背着,一旦战事需要,就与敌军开战。饿了,放一把炒米到嘴里,没水,就抓一把雪充当。即便呆在防空洞里,也是时刻准备战斗,由于20多天不脱衣服和鞋子,邹玉运和战士们身上全长满了白白的虱子。
而封锁线内,炸弹声一天响到晚,探照灯将夜晚照得通亮。
1952年,志愿军对美军展开大规模的正面反击作战。邹玉运说,“在一次反击战中,由于美军已占领一个山头上,我方行动被美军发现,于是向我高地发起猛烈进攻。”前几排机枪手都牺牲了,邹玉运和第3排机枪手们,英勇战斗,多次击退敌方反扑,消灭了不少敌人,而且还打落空中的3架敌机,守住了阵地,但是腿部和额头都被流弹爆炸飞来的石块等划出了道道血痕。“地上到处是弹壳,那次战斗,连队里80多人受伤,30多名战士牺牲。”这位闯过枪林弹雨的老战士,铭记着那段血与火的岁月,含泪回忆道。
1953年撤下三八线后,由于邹玉运读过书,在部队里算得上是文化人,于是被连队安排跟随副连长每天记战时日志。后又被派去师部学习,回连队后当文化教员,教战士们识字。
永远跟党走
在朝鲜战场上,邹玉运英勇善战、屡立战功,为此,1952年在朝鲜被评为模范青年团员,受团通令嘉奖,还被评为行军模范,受团政治处嘉奖。
经过剿匪和朝鲜战争艰苦环境的锻炼,邹玉运在思想上更加坚定对党的事业的忠诚和渴望,认为只有党才能把自己从苦难中解救出来,只有党才能真正为人民谋幸福。
1952年12月,经连队指导员介绍,邹玉运火线入党。
邹玉运深情地说:“记得是在朝鲜一个大山里的一棵大树下,指导员带着我们对着党旗庄严宣誓。”遗憾是,指导员在一次反击战中被几十架飞机扔下的炸弹炸中了,“甚至我们连他的一只手和脚都没有找到。”说到这,93高龄的邹玉运眼眶湿润,难过得直掉眼泪。
我不忍心再追问下去,低头看着手头上邹玉运的生平简介——1953年7月,邹玉运转正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
1953年10月,邹玉运所在部队从朝鲜战场第二线即黄州郡行军至平壤,坐火车回国至吉林通化市修整了1个星期,后来到沈阳本溪一个军部建造营房。1954年准备接管苏联在旅大基地的防御体系,1955年进驻该基地,训练掌握移交的武器和各种作战器材,邹玉运先后被编入第一机械师战防炮连和重坦克团。
从那时起,邹玉运的军旅生涯与坦克等机械装备结下不解之缘。还先后在坦克学校、第一坦克军官学校和装甲兵学院系统学习,获得坦克三级驾驶员资格,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培养的第一批坦克兵,其职务也从司务长升至排长再为指导员。
1962年至1964年,国务院抽调13万基层军官转业充实到地方商业、粮食、供销合作社,发展地方经济。1963年3月,邹玉运转业来到安吉青山供销社当书记。当时青山供销社涵盖现在的港口、山川、山河、上墅和白水湾等范围。随后又先后担任过丰城、西圩、安城和塘浦供销社的主任兼书记,这一干就是28年。
邹玉运说:“以前的供销社担负着发展农村经济、保障农民生活供给的重要使命。供销社里还实行凭票供应,粮票、布票、油票、烟票、酒票、糖票……几乎买什么都要票,是当时商品流通的前沿阵地。”从此,无论春夏秋冬,雨雪风霜,邹玉运和供销社同志们扛着为民服务的旗帜,用双脚把供销社为民服务的宗旨印在了百姓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