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的位置:首页
  • > 银领先锋 > 红色记忆
  • 温岭离休干部陈冬复回忆入滇剿匪、宣传记

    发布时间:2022-05-23 来源:省委老干部局(省关工委)

    陈冬复又名陈冬福,1929年12月出生,浙江省温岭市人。1949年6月,20出头的陈冬复在南京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服务团,被编入云南支队,从此踏上了解放大西南的征途。

    1949年10月3日,陈冬复随云南支队冒雨出发,从南京下关乘渡轮至浦口火车站,乘坐津浦、陇海、平汉铁路各段的闷罐车。经过几天几夜,他们抵达湖北,经过汉口、武昌至岳阳,攀踏木板跨过了被蒋军炸毁的汨罗江大桥。到湘潭后,云南支队开始3000里徒步行军,沿湘黔公路西进。餐风露宿、跋山涉水,跨越崎岖的雪峰山,面临新区榆树湾残匪袭击的严峻考验,驰骋穿越悬崖林立、溶洞深谷的普安盘县,终于在1950年2月胜利到达云南。

    历时4个多月的长途行军中,陈冬复担任二中队一班的一名墙报通讯员,负责供稿、抄写、参与编排,在背负15斤背包、日行七八十里的间隙,他总要挤时间完成任务。每次放下背包休息时,陈冬复靠着背包,用两条疲惫的腿作支架,手握一支笔俯首写稿,然后交给中队墙报委员,再送各班传阅。

    入滇后,部队开展了新区民主建政初期,从征粮、剿匪、减租退押、镇反、图改等一系列民主革命运动中,经受考验与锻炼,提高了思想觉悟。

    当时,陈冬复等南下通知一行20多人被分配到玉溪地区华宁县接管旧政府,在南下老干部(从山东解放区抽调来的)房永典、马殿贵、徐广布、李鸿儒等同志带领下,与地方干部王亚平、普朝柱等同志会师,开展新区工作。首要任务是征粮剿匪,以保障军需民资,安定社会秩序。征粮工作队又兼剿匪工作队,必须配备枪支开展工作。

    段时间,陈冬复在县财政科、财委会工作,财粮都要管。那时实行供给制,发津贴、钱财粮票都要按规定标准执行。地处偏僻山区,交通闭塞,运输靠人背、马驮。为了保障供给,陈冬复每个月要往返地县之间相距百里的山路,上坡下坡,曲径泥泞,或在树林间穿行。而那时敌情复杂,对地霸、匪徒、叛变的奇异部队以及旧政府留职人员中的不法分子,必须有戒备防范之心。陈冬复每次出行,虽有护乡团民兵随行,也不能掉以轻心,特别在翻山越岭,过那黄泥岭的隘口时,更要百倍警惕。因为那里谷深,山岙里是匪徒埋伏隐藏之处,时闻鼓号枪声,曾发生过邻县南下同志领财物往来时,被土匪抢劫的事件。在这样的险恶环境下,陈冬复经年累月克服重重困难,保障供给,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

    当时,建立基层政权、征粮解决吃饭问题,是首要任务。当时的征粮政策是以田亩计征,田多者多纳粮,田少者少纳粮,无田者不纳粮。这样一来,就引起了拥有田亩粮食的地霸分子的强烈反抗。一些顽固分子千方百计抗拒纳粮,城乡勾结,阴谋发动反革命武装暴乱。一些乡镇爆发了土匪暴乱,与陈冬复一起来的南下同志有两人被杀害。

    最惊险的一次,要数和地霸匪首王良梁、魏介山等人的交锋。当时,他们纠结一批土匪公然提出反抗征粮的口号,企图袭击政府机关。此事被我情报机关获悉后,立即采取先发制人的手段。当年4月23日夜,政府在华宁城区实行戒严,清查户口。当时,陈冬复和同寝室的几位战友在睡梦中被喊醒,告诉陈冬复他们“有紧急情况”大家马上整装在县人民政府大院内集中待命。入夜已是一片漆黑,那时没有电灯,陈冬复和战友靠着手电筒在城区连夜清查户口,认真地清查了每一个可疑之人。最后,在部队的配合下,抓捕了潜伏在县城的地霸匪首王良梁、魏介山等人。

    后来,在公审镇压匪霸王、魏娜天,华宁县委宣传部的李康同志还特地让陈冬复写了一篇报道,并刊发在次日头版头条上。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