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何维坤:毛主席著作育我成长
发布时间:2022-04-26 来源:省委老干部局(省关工委)
解放初,宁波筹建浙东针织厂,1951年具备生产条件,其熟练工人大都来自上海,随着生产的发展,第二年我也来宁波浙东针织厂做工人。
浙东针织厂是地方国营企业,政治氛围很浓,工人积极性很高。1953年,厂里办起了夜校,对我吸引力很大,小时候家穷,交不起学费,读不起书,我8岁半到11岁读了三年半的书,小学没读完就辍学了。以后,随父母从农村来宁波谋生。抗日战争胜利后,去上海针织厂当学徒。做学徒对文化没有要求,认识几个字,会写家信就不错了。厂里半夜校满足我读书的渴望,从中一读起,坚持学习,从不间断。身边有一本《新华词典》和《毛泽东选集》第一二卷。我就把学文化和读毛选结合起来,相互促进,效果很好。市委宣传部来厂里时,当领导知道我学习毛主席著作情况,就建议组织工人一起学哲学,读毛主席著作。在党总支领导下,后纺车间组建了工人学习毛主席著作小组,我担任学习组长和辅导员。学习以自学为主,小组交流,辅导课等形式。我先后讲过“两种宇宙观”“矛盾普遍性”“矛盾特殊性”“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事在人为,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实践和认识的关系”等课程。讲课要备课,对学习要求更高,对提高自己水平很有好处。我学习毛主席著作的事迹在市展览馆展出,当时的《宁波大众》报和《浙江日报》都发表过浙东针织厂学习毛主席著作的报导。
1960年,厂党委号召全厂开展学习毛主席著作在全厂掀起高潮,参加小组学习的90人成为骨干,带动全厂职工开展学习毛主席著作,并在这个基础上发动职工写诗作文,在两个星期中写出诗歌300多篇、文章110篇编印成《浙针文艺》册,其中12篇被选入《浙针工人论文选》。省总工会组织学习毛主席著作报告团,在杭州湖滨饭店设工作班子,我是宁波代表,杭州公路段和奎元馆各一人,安徽合肥两人共五个报告员,由省总工会和杭州总工会安排去基层单位作学习毛主席著作报告,我去过的单位有浙江电机厂、杭州锅炉厂、民生药厂、第一针织厂、杭州轧钢厂等约20个单位。省总工会《浙江工人报》专版刊登了宁波浙东针织厂工人学习毛主席著作情况的文章,我成为学毛著的积极分子。
由于我坚持读业余夜校和毛主席著作,政治素养和文化有很大提高。在企业和机关工作中,有关文书、报告、总结、文件书写等都可自己完成,提高了工作效率。我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在浙东针织厂担任后纺车间支部书记,厂党委副书记,后调和丰纱厂、万信纱厂,轻工业局、宁浙家用电器工业公司,历任党委副书记、书记。在轻工业局机关是劳动工资科(处)长到1990年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