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刻在记忆里的烽火岁月:玉环老兵董定保讲述解放战争故事
发布时间:2022-04-25 来源:省委老干部局(省关工委)
转眼75年,解放战争的硝烟离我们愈发遥远。昔日,在战场上英姿勃发的年轻战士褪去一身军装,用铮铮铁骨承载起那一代人金戈铁马、悲壮凄惨的红色记忆。今年90岁高龄的离休干部董定保就是这样一位坚强的老兵。
1947年,社会动荡不安,董定保在玉环简师就学,当时,年仅16岁的他主动要求入伍,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浙南游击纵队第3支队(1949年,整编改称为浙江省警备旅2团1营2连),随后成了一名卫生员。时间指针指向1949年,那是董定保心里挥之不去的一段记忆。
受表彰 以少敌多缴获武器
1949年5月份,温州城和平解放,正当身穿灰蓝色军服,头戴八角帽的浙南游击纵队军人相拥欢呼时,国民党军突然从北面向温州窜来——他们是号称“袖珍王牌军”的交通警察第一总队,约1200多人窜进了温州郊区的藤桥,这对刚刚诞生的人民政权是一重大威胁,军事形势一度紧张。
董定保所在的部队接到紧急通知,必须立马整装出兵,卫生员也要持枪上阵。“当天下午2时,我们到达藤桥周岙村,在山上和山下作了埋伏,等敌军出现。”说起当年的战斗场景,董定保印象深刻。
“轰……”埋伏了个把小时,只见天空出现红色的信号弹,部队的冲锋号吹响了。在大队长的指挥下,董定保在内的800多名战士端起了武器就往敌军方向冲去。
炮火声不绝于耳,不时有战友倒在血泊中。经过近3个小时的奋战,浙南游击纵队最终以少敌多,收缴了敌方冲锋枪、卡宾枪、美式手枪等新式武器,此外还俘获了数百名俘虏。
“当时打了胜仗又缴获了武器,政委心里很痛快,把我们召唤到缴获地点。”说到这,董定保不禁提高了音量,眼眶被热泪打湿,“政委看我人不高又瘦,就奖了一把卡宾枪给我,并说,‘武器要保管好啊,小同志’。当时我才17岁,第一次受表彰,我高兴得热泪盈眶,说不出话来,向政委敬了个礼。”
攻碉堡 浴血奋战解放温岭
保卫藤桥战后不久,董定保所在的部队又迎来了新一场的战役——解放温岭。在温州休整了一周,1949年5月23日,部队从温州登船,踏上了解放温岭的征程。一路颠簸,两天后部队到达温岭西部的坞根镇。部队在此住了几天,便开始准备战斗,董定保被派往突击队负责救护工作。
27日晚8时许,战士们吃过晚饭后,便摸黑上路了,徒步行走了4个多小时最终到达东岗山,这个山头就是敌人子母堡所在地。
“敌人的碉堡很大,趁着天黑,突击队进了伏击地。”董定保双眼放光,手脚比划起来:“我们就埋伏在碉堡周围,当时附近草很高,敌人很难发现我们的踪影。”
一切准备就绪,红色的信号弹发号施令。“冲!”大队长一声令下,突击队200多人向碉堡发起进攻,敌人听到动静便架起机关枪疯狂扫射,一颗颗子弹“咻咻咻”地射了过来,火力太猛,遏制住突击队冲锋的脚步。
“当时我们班长在我边上,他微微一抬头,一颗子弹从他脑袋穿了过去,当场就牺牲了。”董定保咬了咬牙,口气顿了顿说,“根本来不及难过,子弹声越响我就越不紧张,敌人的碉堡有五六十公分厚,我们用火箭筒打了21发都没有用。”
眼看天快亮,大家不禁有些着急。在队长的指导下,火箭筒瞄准了碉堡的机枪口,一炮下来,碉堡里的国民党兵17死1伤。
第一个碉堡攻下来了,士气大振,紧接着碉堡被逐一攻破。随后又打到了国民党指挥部,直至28日上午10时许,国民党军最终被击破,温岭解放了。
救伤员 不慎中枪因战致残
作为离休干部,董定保的《离休干部登记表》中健康状况一栏写着:二等乙级伤残(因战),这还得从1950年说起。
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浙南游击纵队经整编,董定保是浙江省警备旅2团1营2连的战士。1950年3月的一天,部队收到情报称国民党军要登玉环披山岛,需立马到玉环支援。当晚,部队乘帆船从乐清出发。
当船行至小门山时,两只船闯进大家的眼睛。见情况不对,连长立马命令大家做好战斗准备,三排分头包围。
“很快,我们就打起来了。”董定保说,机关枪子弹“哒哒哒”扫射过来,黑灯瞎火的,擦枪走火时泛着的火光格外刺眼。
很快,有一位战士手被打伤了,见状,董定保马上半弯着膝盖,俯身给伤员包扎。突然,“砰”的一声,董定保感觉浑身一震,腿无法动弹,他顺势倒在了船上。惊慌之余,他用手往臀部一摸,手被温热的鲜血染红。
“那枚子弹直接从我臀部的右侧打进,从左侧飞出,整个屁股被打穿了。”董定保尴尬地笑了笑说,“当时都不知道疼了,只记得我身上穿着的那条棉裤,整个被浸湿了。”
负伤后,董定保被安置在旁等待救援,战争还在继续。皇天不负有心人,敌人最终被压制,包括董定保在内共有8人受伤。
“当时另一艘船船长看到船被敌人包围,愣是不敢开。我们一个班长叫王大迁,毅然挡在了他前面,告诉他‘别怕,我在面前给你挡着,你继续往前开’,结果当人肉墙的王班长背部还是中弹了,好在只是受伤。”董定保说,“谁的命不宝贝呢,但在那个战争的年代,我却亲身感受了真汉子的胆识和英勇。”
享晚年 铭记历史珍惜和平
现如今,卸下一身军装,董定保成了妻子的“活历史书”,兴起时,分享戎马生活,练练书法,过起安乐幸福的晚年生活。
在董定保家中,客厅墙上挂满了他的书法作品,一旁的电视总开着,频道永远锁定在央视新闻及抗战类节目,因为这些时常能勾起他的回忆。
枪林弹雨中摸打爬滚走过的青春岁月,使董定保午夜梦回时几乎都是在惊慌中醒来。如今,为了让自己有足够的安全感,他将一把玩具手枪“藏”在枕头下,时时刻刻保持着打仗时的紧张感。
“刚开始看到他这行为,我总觉得他傻。现在想想,战火纷飞的年代没有枪时刻保命,也许他也早已命丧黄泉,这也许是他作为军人的情怀吧。”董定保妻子感慨道。
“庆幸我现在还好好活着,和平的日子来之不易,战争,真的太残酷了。”董定保说,弥漫着战火硝烟的岁月将铭刻在记忆里,直到他生命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