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岭退休干部袁振璜: 画板上篆刻多彩人生
发布时间:2022-03-14 来源:省委老干部局(省关工委)
版画属小众艺术,但对于挚爱它的人来说,版画的魅力却让人欲罢不能。在温岭有个响当当的版画家袁振璜,他的版画作品多次荣获版画界最高奖“鲁迅版画奖”,多次参加各国版画展,多幅版画被法国、日本等国家美术馆收藏。
从小痴迷绘画
今年75岁的袁振璜出生在江苏启东一个农村,虽然他是农民的儿子,但他从小就喜欢画画,没事的时候总爱拿根树枝在地上画画。他的表兄也爱在墙上画些诸如刘备、张飞、赵云等小人书里的人物,受表兄影响,他也喜欢上了画小人书故事里的人物。
当时,启东有一个木屑版画组织,经常创作一些木屑版画。10岁那年,袁振璜对木屑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也为他以后走上专业版画创作打下了基础。尽管袁振璜从小就有着非凡的艺术天赋,但由于受家庭条件的限制,初中毕业后的他未能参加升学考,不得不在家中务农。
一则广告踏上艺术之路
改变袁振璜命运的,是《文汇报》上发的一则招生广告。1964年4月的一天,表兄匆匆来到田头找到正在劳作的袁振璜,告诉他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美院前身)附中正在招生,叫袁振璜和他一起去考试。袁振璜和表兄一起准备了一个月后,两人双双考上浙美附中,从此改变了袁振璜的人生轨迹,也让他与美术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浙美附中,袁振璜主修版画,在校学习期间,他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版画学习上,版画水平日益精进。
在版画界渐露头角
1969年,袁振璜从浙美附中毕业,先分配到温岭印刷厂工作,随后调入温岭越剧团,后来又调入文化馆,再后来到温岭市文联工作直至退休。尽管岗位调过无数个,但他对版画的执着丝毫没有改变过。一有时间,他就会背起画板,天南地北找题材。
版画创作的灵感源于生活,石塘渔民生活成为袁振璜早期的主要创作题材。为了深入了解渔民生活,几乎每个月,袁振璜都要去石塘几次,一去好几天,与渔民同吃同住,感受他们的生活,感受他们的情感。
1979年,袁振璜创作了《晒海带》《春闹渔村》等多幅版画作品,并试着送到省里参加展览。独特的创作手法,细腻的情感表现,使他的作品在版画界引起不小震动,身居温岭这个小地方的版画家袁振璜才被人们所知晓,《晒海带》《春闹渔村》两幅作品除了被中国美术馆、神州版画博物馆收藏外,还先后到日本、菲律宾、法国等国展出,其中《春闹渔村》被法国国家图书馆收藏。
攀登艺术巅峰
不同时期,袁振璜有不同的创作主题。他的早期作品,以生活闲趣为主。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袁振璜的创作黄金期,《敦煌舞姿》系列版画就是他那个时期的精品。1983年,台州市文联组织艺术家到敦煌写生,敦煌壁画曼妙的舞姿和绚丽的色彩,让袁振璜激动不已。写生回来后,他一头扎进画室,花了一年多时间,创作出《敦煌舞姿》系列版画作品,再次在版画界激起巨浪。《敦煌舞姿》走出国门,参加法国巴黎双年展,被法国国家图书馆收藏,这是袁振璜第二幅被该图书馆收藏的作品。
上世纪90年代初的一天,袁振璜来到长屿硐天写生,无意中被惊心动魄的原始采石场景所震撼,经过连续几个月的创作,《石破天惊》系列作品问世。不同于以往的版画,这次他在创作手法上作了创新,以小面积炫目的光亮,反衬出岩洞的空旷深邃与幽暗,给人以无尽的视觉冲击。《石破天惊》系列版画再一次在全国版画界引起震动。1999年,袁振璜获得中国版画界最高奖“鲁迅版画奖”,攀登到了版画艺术巅峰。
传播版画艺术
“版画人生就像一个人背着一个大包在爬山,有永远也爬不到顶的感觉。”袁振璜说,“创作一幅版画有时可能需要几个月,甚至一两年。”随着年龄增长,袁振璜越来越感觉到力不从心。近一二十年来,袁振璜更多地致力于版画艺术的传播。他在温岭书画院开设了版画兴趣班,教授版画技艺,还时常带领版画爱好者到各地创作。
让袁振璜略感欣慰的是,在他多年的坚持下,温岭越来越多的新生力量加入到版画创作中来,逐步形成了独特的“海角版画”创作群体,还涌现出了施徐华等年轻一代版画名家,他们正以自己的力量将版画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