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的位置:首页
  • > 银尚乐活
  • 天台有个85岁老"画痴": 因为学画丢弃"铁饭碗"! 77岁时借钱研修

    发布时间:2022-03-01 来源:省委老干部局(省关工委)

    24岁丢弃“铁饭碗”;52岁自费到中国美院进修;77岁借钱进中国人民大学研修;画家陈曾豹的追梦路。今年85岁的陈曾豹是浙江省美术家协会首批会员他的成“家”之路有着传奇的经历。

    环境熏陶 从小爱上画画

    陈曾豹出生于书香之家,其父陈月舟是民国时期画家,其母也善诗文。在家庭环境的熏陶下,他从小就喜欢在墙壁、木板、地面上到处画画。10岁时,陈曾豹随父去了江西南昌,刚到学校不久,同班班长代表学校参加南昌市美术比赛,陈曾豹教他画的一幅山水画获得该市“六一”少儿美术比赛第二名。第一名是当年的画马神童,现在的当代著名艺术家刘勃舒。五年级时,陈曾豹画的《保护耕牛》在江西省首届美展展出。从那时起,陈曾豹对画画信心大增,立志要做一个画家。

    为了学画 学医考试不达卷

    陈曾豹的父亲陈月舟虽是画家,然而饱经忧患沧桑的他,不想让儿子再走自己的路,在陈曾豹读初二那年逼他考了江西医士学校。陈曾豹一心向往绘画,无心学医,并有意在考试时不答卷,最终医士学校没升级。没办法,他决定走曲线学画道路,先考师范再转美专。在南昌师范读书时,平时没时间、没地方画画,他就在星期六回家时通宵作画,星期天有时眼睛都睁不开,还是不停地画画。1956年,江西省第二届美展,陈曾豹创作的《建公园》《爸爸好用功》《牛群》等三幅画入展,是这一次美展当中年龄最小,展出幅数最多的作者。

    为了画画 丢弃8年教书的“铁饭碗”

         师范毕业后,陈曾豹分配到南昌市一所小学任教,每晚备课之后,常在木板床上,就着昏暗的15W电灯作画。1960年暑假,他去北京看望母亲,在故宫游览时,发现自己的国画《培植》入选建国十周年全国美展。陈曾豹更加坚定要学画画、要报考美术学院的决心。

    回校后,陈曾豹想了多种申请考美院的方法,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有如愿。一晃教学就有七八年了,也即将到报考美院25岁的截止年龄了,他权衡再三,退职回家。当他满怀希望来到杭州时,浙江美院却规定只从自己办的美院附中的学生中选拔。就这样,美院读不了,而教书的“铁饭碗”丢了。最后,陈曾豹在天台县电影院画广告,做临时工,一做就是8年,后来调到县文化馆,改革开放后才转为正式工。

    “拔剑门” 52岁自费读中国美院

         但陈曾豹心中仍一直向往着接受美术的系统教育。52岁那年,家庭和经济有了一定条件,他毅然决定脱产自费去中国美院进修。他说:“我一直没有正规学习过画画,美术界上层到底怎样一无所知。我想去‘拔拔剑门’,也想实现年轻时的梦想。”

    在美院,陈曾豹十分努力。他说:“当时山水画班人员已满,我就去花鸟班,画花鸟是我的弱项,就不断临摹,学习一些传统的东西,不断钻研。”统一熄灯后,他就点蜡烛学习。在美院,陈曾豹进修了一年,结业后,他说自己学到了很多,在以后的画画中,把一些花鸟班中学到的笔墨技艺运用到山水画中。

    心中有愿 用画笔把天台山美景推向世界

     1993年55岁那年,陈曾豹提前办了退休手续。2000年,他整理了退休前的画稿,由浙江省美术家协会编著,出版了《陈曾豹画集》。也由于这本画集,让许多人认识了他的画,许多组织邀请出版他的书画。

    陈曾豹说自己的画不卖,自己感觉有欠缺的画不值得卖,感觉满意的画又不舍得卖。陈曾豹客厅墙壁上挂满了他不同年代的各种画,其妻说他经常对着画发呆。陈曾豹说:“我仔细观察这些画,从中会发现哪里加笔减笔会更好,哪里结构稍微调整一下更合理,哪幅画随着时代的发展也需更新。”

    陈曾豹说:“我只是一个记录员,我是被天台山的美景所感动。我画画的目的,就是希望把天台山美丽的景致推向世界。”如今,陈曾豹还在践行着……

    分享: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