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的位置:首页
  • > 银耀之江
  • 海宁市五老讲师扛起红色宣讲大旗

    发布时间:2022-03-01 来源:省委老干部局(省关工委)

    近日,海宁市关工委爱国主义教育工作部的五老讲师们围坐在一起,对2021年建党百年讲好红色故事进行盘点,对今年上报的《学习六中全会精神,迎接二十大召开》《历史,我们不能忘记——说说海宁的早期共产党》等30个红色讲题进行讨论完善。

    2021年,爱国主义教育工作部的全体讲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建党100周年为契机,重视党史教育,讲好革命故事,突出爱国主义主题,引导青少年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讲师团10位讲师,共讲课157场,受众人数达到3.24万人次,讲课数量创历史新高,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把握时代要求,精心选择讲题

    每位报告团讲师,围绕十九大报告以及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围绕《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思想,以建党百年为主线,坚持立德树人,围绕关工委确定的“弘扬红船精神,争做时代弄潮儿”这个主题,以培育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为目标,精心选择和准备选题23个。结合建党百年,围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四史”教育,讲好红色故事、革命故事、烈士故事,成为关工委百场红色故事的主力军。如俞肖松讲师的《弘扬红船精神,争做时代弄潮儿》、黄加平讲师的《海宁的红色名人》、吴玉红讲师的《革命理想高于天》、钱金霖讲师的《海宁的巾帼英雄》、吴红霞讲师的《从百年党史看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李施坤讲师的《红船启航,百年流光》、林建华讲师的《学党史感党恩,争做新时代好少年》、顾根荣讲师的《老兵永远跟党走》等。

    讲师们将有关精神和“四史”教育,分专题,成系列,做到三个结合,即与生动故事结合,与海宁实际结合,与听课对象的可接受性结合,大课题,小切口,以各单位需求为导向,讲求听课效果。以听课对象愿学、乐学、真学为目标,突出爱国主义主题,收到了良好效果。

    坚持四个导向,突出立德树人

    以听课对象为导向,以基层需求为导向,以德育问题为导向,以时代特征为导向。树品牌,下社区,进村落,基层点单,按需备课,把爱国主义教育融入贯穿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面向全体民众开展深入、持久、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使人们不断领悟爱国之理、厚植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以中小学生为主,兼顾青年工人、党员干部、在职教师。同时积极参与镇街、村社和市级层面的“长者会客厅”活动,5位讲师以嘉宾身份参加了“龙山脚下传颂红色经典”“在蝶变跃升中显担当”等五场“长者会客厅”,为做深做亮“长者会客厅”品牌发挥了积极作用。

    创新讲课方式,做到有趣有效

    坚持线上线下结合,创新方式方法。运用视频课、网络课、钉钉直播课、广播专题课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如黄加平讲师在海职高开学第一天,采用现场与视频结合的方式,对全校4000名学生进行《有德 有志 有为》的始业教育;顾根荣讲师以自己参加自卫反击战的亲身经历,讲述战斗故事;陈新益劳模工作室在工作现场对学生进行体验式教育;张镇西讲师开办“长者课堂”,系列介绍海宁历史名人,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

    树立品牌意识 ,讲好红色故事

    打造“德艺讲堂”品牌,开设“立德树人”系列讲座。以“爱党爱国”为核心,有党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师德师风教育,讲好红色故事;也有陶行知生活教育,新形势下的家庭教育等,既有德,又有艺。最多的一位讲师全年讲座达到49场。另外,还围绕重要传统节日组织开展活动,如清明节在烈士陵园给学生讲烈士故事,弘扬英雄精神。

    分享: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