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的位置:首页
  • > 银耀之江
  • 玉环市乡村治理“好帮手”吴克喜:退休不退志 赓续二十载驻村情

    发布时间:2022-01-12 来源:省委老干部局(省关工委)

    进入腊月,转眼就是年。走进芦浦镇芦北村,不少村民家门口挂起了腊肉,年味渐浓。

    “克喜,都快过年了,我家房子的事什么时候能有着落啊……”“你别着急,我已经在联系了,一定尽快帮你解决!”

    1月7日上午,村民林妹枝的求助再次把吴克喜“召回”了村里。吴克喜是芦浦镇的原工会主席、芦北村的原驻村组长。今天,正好是他退休的第二天,但他依旧起了个大早,急匆匆赶到林妹枝家里,帮她解决难题。

    林妹枝一家三口住在小沙片山头的一座老房子里,老房子建成四十多年,如今已经成为危房,破败不堪。“去年台风把后面的树吹倒了,连带着房子也垮了一部分。只要刮风下雨,这里根本就不能住人。”指着用塑料布暂时挡起来的窗户和已经些许挪位的围墙,林妹枝苦不堪言,“地基手续一直没有批下来,我们不能建新房,也没有别的地方可以住。”眼看就快要过年了,情急之下,林妹枝只好再次求助已经退休的吴克喜。

    了解到林妹枝的情况后,吴克喜第一时间联系了村里和镇里的相关负责人,了解手续办理进度,并帮她向市里申请过渡安置住所,希望林妹枝一家能够平安温暖地度过春节。

    “这些工作我之前就一直在做,就算现在退休了,也肯定要把事情都落实好。”在吴克喜看来,退休和为群众办事情,这两者之间并不矛盾,“村里的人我比较熟悉,他们信任我,有什么事就给我打电话,我必须对得起他们的信任,实实在在地帮他们解决问题。”

    走在村里,即便戴着口罩,村民们也能一眼认出吴克喜,欣喜地唤他一声“克喜”,或是“老吴”。吴克喜笑着回应,感慨着说:“大家都认得我,我也能叫得出他们的名字。”这份相互的熟悉和信任,源自吴克喜十年如一日的奉献和关爱。

    “其实一开始,村里的工作也不是那么好做。”吴克喜说。2011年,当时还未合并的大沙村村级换届选举期间,闹事的村民给了好言相劝的吴克喜一巴掌,“当时确实觉得有些委屈,但我也没吭声,觉得不能影响村里的换届选举。”事后,吴克喜还帮这位村民减轻了处罚。他说:“村民有情绪,得让他说出来。碰到事情了,心态要好,多为别人想想。”

    这一想,便是二十多年。从1998年来到芦北村,成为驻村组长直至退休,他勤勤恳恳扎根在一线,帮群众化解纠纷,为百姓谋求福利,“有事找老吴”成了芦北村村民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在他的努力下,芦北村成功创建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省级绿色示范村。

    驻村期间,吴克喜还和不少低保户家庭开展了结对帮扶,帮助他们过上了充满希望的好日子。

    住在大沙片的村民陈胡英已经78岁了,吴克喜总是亲切地称呼老人为“姨娘”,时不时来串门,还会反复叮嘱她:“家里就你一个人,有什么困难就打电话给我,或者跟村干部说一声,我们会及时帮助你的。”“他对我特别关心。”陈胡英满心欢喜地说。实际上,每一位帮扶对象的名字、年龄,甚至是喜好,吴克喜都牢记于心。他会不定期看望老人们,陪他们唠家常,为他们排忧解难,仿佛自己就是那个家里的一份子。

    在吴克喜的影响下,驻村小组的每一位成员都心系群众,和村子里的大家伙成了一家人。“吴主席经常带我们去村子里走,帮助我们和村民们打成一片。”芦北村驻村副组长阮旻然说,“原来镇里考虑把他调往其他村,但村里老百姓不愿意让他走,最后还是把他留下来了。可以说,他是我们每个人学习的榜样。”

    驻的是村,结的是情;退休不退志,初心永不变。“虽然现在退休了,但我还是想继续为老百姓做一些事情。”吴克喜笑呵呵地说,“我想之后成立一个工作室,尽自己所能,把老百姓的想法和要求真正倾听、解决到位,尽心尽力多为老百姓做实事,也算是老有所为吧。”

    分享: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